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10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10期
  • 基于SEER数据库的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聂莉萍 潘战宇 姜战胜 杨银莉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肝转移;SEER数据库;临床特征;预后;
    目的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肝转移(L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局数据库(SEER数据库)搜集2010—2015年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肺癌分期系统对病例进行肿瘤TNM分期,排除转移器官不明、生存时间未知、种族情况不明等患者,最终筛选出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6 041例,其中肝转移患者6 937例,其他远处转移患者6 247例,比较有无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KM)法及Log rank检验比较SCLC有无肝转移患者总体生存率(OS)及SCLC肝转移患者特异生存率,COX风险模型评估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小细胞肺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6.63%,占所有SCLC远处转移患者的52.6%;有无肝转移患者的性别、是否放疗、存活状态、原发部位及是否手术、诊断年份、T分期、N分期、中位生存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分析发现,SCLC肝转移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总生存率低于无肝转移患者(P<0.01),SCLC肝转移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总生存率低于其他远处转移患者(P<0.01);COX分析发现,影响SCLC伴LM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放疗、化疗及T、N分期,以及有无脑、骨、肺内转移。放疗及化疗能显著改善SCLC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但原发部位手术治疗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LC患者肝转移的生存率低并且因性别和年龄而异,SCLC肝转移较SCLC其他远处转移患者预后更差,不同的T、N分期SCLC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显著不同,放疗和化疗对肝转移患者的的总生存率有益。
  • Hb、Alb及PLR与壶腹周围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作者:杨为中 丁烁 李云玖 苏展 车金辉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后;
    目的 分析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壶腹周围癌(VPC)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行PD治疗的VPC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38例和未发生组64例,同时对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失访3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亚组35例和预后良好亚组64例,比较各组患者Hb、Alb、PL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VPC患者Hb、Alb、PLR水平与术后并发症、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行PD治疗的VP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Alb、PLR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Hb、Al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LR水平高于未发生组(t/P=6.454/<0.001、20.333/<0.001、30.371/<0.001);预后不良亚组患者Hb、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PL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11.701/<0.001、26.741/<0.001、31.135/<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lb与行PD治疗的VPC患者术后并发症呈负相关,PLR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r/P=-0.354/0.002、-0.472/<0.001、0.513/<0.001)。Hb、Alb与VPC患者PD治疗发生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LR水平与发生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P=-0.326/0.003、-0.453/<0.001、0.50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低、Alb低、PLR高水平均是影响行PD治疗的VP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100(1.046~3.154)、2.784(1.352~4.217)、3.463(1.498~5.427)]。ROC曲线显示,Hb低、Alb低、PLR高及三者联合预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81、0.801、0.867,三者联合的AUC显著高于单项预测(Z/P=5.071/0.006、5.687/0.001、6.021/<0.001)。结论 术前Hb、Alb、PLR水平异常与VPC患者PD术后发生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密切,且是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状态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吕炜超 雷晓航 王通通 王鸿渊 张建国 关键词:膀胱癌;静脉血栓栓塞症;淋巴结转移;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
    目的 分析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癌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癌电切术后3个月内VTE发生(非VTE组117组,VTE组28例)、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比较其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VT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术后VTE发生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与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 膀胱癌患者145例VTE发生率为19.31%(28/145),局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17%(22/145);VTE发生者年龄、糖尿病发生率、手术时间与术后D-D、PLT、Fib、APTT显著高于未发生者[χ2(t)/P=4.390/<0.001、8.332/0.004、6.029/<0.001、8.146/<0.001、3.350/0.001、6.265/<0.001、2.921/0.004];局部淋巴结转移发生者术后D-D、PLT、Fib、APTT高于未发生者(t=10.664、4.300、7.827、5.114,P均<0.001),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12、 0.371、0.386、0.403,P均<0.001),而TT、PT与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P=0.191/0.413、0.201/0.365)。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与术后D-D、PLT、Fib、APTT升高为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879(1.267~6.543)、3.155(1.381~7.209)、4.565(2.013~10.354)、3.653(1.576~8.467)、3.926(1.652~9.331)、3.396(1.469~7.853)];术后D-D、PLT、Fib、APTT联合预测术后VTE发生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P=2.945/0.003、1.994/0.046、2.011/0.042、3.186/0.001)。结论 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术后D-D、PLT、Fib、APTT与VTE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术后VTE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组织中核糖核酸结合蛋白15及泛素特异性肽酶24表达的临床预后意义
    作者:何丹 石艳宏 王峥 张晓炜 王冠杰 关键词: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核糖核酸结合蛋白15;泛素特异性肽酶24;无进展生存;预后;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组织中核糖核酸结合蛋白15(RBM15)、泛素特异性肽酶24(USP24)蛋白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诊治NMIB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RBM15、USP24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MIBC患者RBM15、USP24蛋白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膀胱癌组织中RBM15与USP2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RBM15、USP24蛋白表达对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模型分析NMIB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RBM15、USP2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67%(60/90)、74.44%(67/90),高于癌旁组织6.67%(6/90)、11.11%(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61、73.739,P均<0.001)。NMIBC癌组织中RBM15与USP24表达呈正相关(r=0.716,P<0.001)。NMIBC癌组织中RBM15、USP24阳性率在肿瘤分期T1期、病理分级高级别中分别高于肿瘤分期Ta/Tis期、病理分级低级(χ2/P=11.903/0.001,10.866/0.001;17.457/<0.001,11.433/0.001)。RBM15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00%(27/60)和90.00%(27/30)。USP24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0.75%(34/67)和86.96%(20/23)。RBM15阳性组、USP24阳性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低于RBM15阴性组、USP24阴性组(χ2/P=8.057/0.005、15.379/<0.001)。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T1期、病理分级高级别、RBM15阳性、USP24阳性是影响NMIB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14(1.227~2.214),1.917(1.319~2.799),1.839(1.228~2.753),1.744(1.245~2.443)]。结论 NMIBC癌组织中RBM15、USP24表达均升高,两者与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是影响NMIB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 乳腺癌化疗患者核素门控心肌灌注纹理特征及其对心肌损害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巴雅 刘立水 祖拉亚提·库尔班 谢彬 娜姿·伊力哈木 姚娟 关键词:乳腺癌;心肌损害;蒽环类药物;核素门控成像;纹理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核素门控心肌灌注纹理特征及其在早期预警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蒽环类药物规律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2例,于化疗1疗程结束后采用SPECT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活力状态,通过纹理分析提取心肌的40个纹理特征;随访1年,根据心脏毒性评价指标评估患者化疗后心肌损害情况,据此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化疗后心肌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R语言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绘制校正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在早期预测乳腺癌化疗后心肌损害的内部效能。结果 随访1年,失访7例,剩余115例患者中出现35例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心肌损害组),余80例为无心肌损害组。心肌损害组化疗1疗程后SPECT指标中的相位标准差(SD)、相位直方图带宽(BW)高于无心肌损害组(t/P=2.418/0.017、2.304/0.023);纹理分析中心肌损害组Energy、Total energy、Contrast值高于无心肌损害组(t=8.003、6.178、4.911,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BW、Energy、Contrast升高为乳腺癌化疗后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OR(95%CI)=1.480(1.027~2.134)、1.615(1.191~2.191)、5.953(2.247~15.766)、1.041(1.018~1.065)];以独立相关因素构建乳腺癌化疗后心肌损害的早期预测列线图模型得出C-指数为0.915(95%CI 0.889~0.984),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走形接近;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评估乳腺癌化疗后心肌损害的AUC为0.924,敏感度为0.886、特异度为0.838。结论 早期核素门控成像心肌灌注的纹理特征能够预测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肌损害,对于指导临床早期进行心肌保护,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