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09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09期
  •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lncRNAs、mRNAs表达的影响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作者:马晓聪 谢家诚 黎敏航 崔引航 罗伟生 关键词:肝纤维化 荔枝核总黄酮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大鼠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肝纤维化大鼠差异lncRNAs、mRNAs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2021年4—7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6)、模型组(Model,n=7)和荔枝核总黄酮组(TFL,n=7),TFL组大鼠给予TFL 50 mg·kg-1·d-1干预6周。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Model和TFL组差异表达lncRNAs和mRNAs, cis方式预测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GO和KEGG对各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和mRNAs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纤维化评分比较,Model组>TFL组>Control组(F=14.420,P<0.001),大鼠血清HA、LN、Ⅳ-C和PCⅢ水平比较,Model组>TFL组>Control组(F=47.055、74.655、177.328、54.445,P均<0.001)。共筛选出Model组与TFL组差异表达lncRNAs 73个(上调43个,下调30个),Model组与TFL组差异表达mRNAs 261个(上调150个,下调111个),采用cis方式共预测到Model与TFL组24个靶基因;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和mRNAs的生物学富集功能分析显示TFL通过参与昼夜节律、谷胱甘肽代谢泛醌、戊糖磷酸途径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TFL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纤维化组织病理学形态,降低血清HA、Ⅳ-C、LN、PC-Ⅲ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特定差异lncRNAs和mRNAs表达,参与昼夜节律、谷胱甘肽代谢泛醌、戊糖磷酸途径等信号通路有关。
  • 水蛭素对缺氧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 刘依 尹玉洁 韩宁馨 贾振华 关键词: 水蛭素 缺氧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分化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通络药物水蛭素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间质转分化(End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常规培养的HC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水蛭素组(包括0、20、40、80、100μg/ml 5个浓度)。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缺氧组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水蛭素组预加入Hirudin工作液,4 h后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MTS比色法检测HC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CMECs形态;免疫荧光鉴定HCMECs间质转分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内皮间质转分化相关蛋白:包括内皮细胞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2/3(Smad2/3)、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MTS法检测显示,缺氧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1),水蛭素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细胞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性最强(P<0.01)。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或鹅卵石状结构,缺氧组细胞由鹅卵石状结构变为分散的长梭形,接近成纤维细胞形态,水蛭素组长梭形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恢复鹅卵石样。Western-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CD31、V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1),且vWF表达减少,α-SMA、FSP-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且vimentin表达增强;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明显增加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并增强vWF表达,下调α-SMA、FSP-1蛋白表达(P<0.01),并减弱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信号通路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下调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P<0.01)。结论水蛭素可以改善缺氧诱导的HCMECs细胞发生EndMT,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α/TGF-β1/smad/snail通路有关。
  •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与防治
    作者: 卢志远 汪受传 关键词: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络病学说 治未病 发病机制 分期防治
    络病理论是研究内伤杂病及外感重症中的络病病机状态及辨证治疗的学术理论。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符合中医络病学的理论内涵。小儿体虚,肺络疏薄,营卫失和为发病之本;外邪入里,肺气郁闭,痰瘀阻络为致病之机;余邪未尽,气阴耗伤,肺络受损为再病之根。通过总结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从络病学说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分期防治。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 杨伟 王洁妤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肌肉减少症 诊断 治疗 老年人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减少和功能丧失,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的一种新并发症。T2DM会加速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下降,同时肌肉减少症会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身体活动减少,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然而,T2DM与肌肉减少症之间涉及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彻底研究。因此,文章就肌肉减少症和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 王俊策 陈冬梅 杨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用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引起肝功能异常较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减弱,致使摄入的脂类物质难以正常代谢,导致肝内脂肪过度沉积,病情进展或致肝硬化、肝细胞癌,随着临床对NAFLD研究范围的扩大,发现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文章就Hp感染在NAFL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为NAFL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