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07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07期
  • 血清miR-183-3p、miR-495-3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毕昕;牛中喜;闫睿;岳泓旭;张志敏 关键词:食管癌;微小RNA-183-3p;微小RNA-495-3p;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目的 探讨血清miR-183-3p、miR-495-3p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胸外科诊治食管癌患者105例作为食管癌组,随访3年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亚组80例和死亡亚组25例;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取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83-3p、miR-495-3p表达;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miR-183-3p、miR-495-3p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83-3p、miR-495-3p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食管癌组血清miR-183-3p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miR-495-3p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t/P=8.760/<0.001、4.054/<0.001);死亡亚组血清miR-183-3p表达高于存活亚组,血清miR-495-3p表达低于存活亚组(t/P=3.655/<0.001、4.210/<0.001);miR-183-3p高表达患者低分化程度、AJCC临床Ⅲ~Ⅳ期比例高于miR-183-3p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10.680/0.001、4.246/0.039);miR-495-3p高表达患者中高分化程度、AJCC临床Ⅰ~Ⅱ期比例高于miR-495-3p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5.341/0.021、9.320/0.002)。miR-183-3p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7.92%)低于miR-183-3p低表达患者(84.62%),miR-495-3p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4.81%)低于miR-495-3p高表达患者(88.24%)(χ2/P=5.279/0.022、9.351/0.002)。血清miR-183-3p、miR-495-3p及二者联合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3、0.737、0.864,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564/0.010、2.011/0.043)。低分化、AJCC临床分期Ⅲ~Ⅳ期、miR-183-3p高表达、miR-495-3p低表达为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6.628(2.278~19.288)、5.803(2.261~14.897)、5.130(2.187~12.034)、6.152(1.951~19.401)]。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83-3p呈高表达,miR-495-3p呈低表达,二者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和AJCC临床分期有关,且可作为预测预后的生物指标。
  • 兰索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文;罗继文;杨艳刚;任杰;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疗效;
    目的 比较兰索拉唑与雷贝拉唑对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3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诊治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支持治疗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研究组常规支持治疗及兰索拉唑胶囊口服。比较2组患者术后、治疗4周后消化功能相关指标(Gas、MTL、CGRP)及血清炎性相关指标(IL-4、IL-6、IL-17、IL-23)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Gas及MTL均高于对照组,CGRP低于对照组(t/P=9.550/<0.001,7.735/<0.001,12.398/<0.001);血清IL-6、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高于对照组(t/P=13.039/<0.001,22.533/<0.001,7.635/<0.001,7.682/<0.001)。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及雷贝拉唑均能显著缓解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其中兰索拉唑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消化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
  •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潘广鹏;田嘉安;刘燕;张鑫;陆艳荣; 关键词:复发性食管癌;放疗;卡瑞利珠单抗;T淋巴细胞;肿瘤标志物;疗效;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腹放疗科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复发性食管癌患者33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医院行单纯性IMRT的复发性食管癌患者33例纳入对照组。2组均治疗6周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比较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4+)、CD8细胞(CD8+)]、肿瘤增殖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录因子阴阳1(YY1)]、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7%vs.75.76%,χ2/P=4.632/0.031);治疗6周后,2组CD3+、CD4+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低于对照组(t/P=4.598/<0.001,3.317/<0.001,4.664/<0.001);治疗6周后,2组血清VEGF、MMP-9、YY1、CA125、CEA、SCC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7.229/<0.001,6.388/<0.001,6.157/<0.001,5.322/<0.001,5.116/<0.001,2.479/0.016);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肿瘤增殖相关因子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血清sIL-2R、Eotaxin-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汝童;王裕麟;胡晓翠;康雪兰; 关键词:胃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嗜酸细胞趋化因子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嗜酸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表达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患者11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胃部良性病变患者107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sIL-2R和Eotaxin-1水平;Hp检测仪检测Hp感染率;采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清sIL-2R、Eotaxin-1水平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sIL-2R和Eotaxin-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8.417、7.287,P均<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以及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中sIL-2R和Eotaxin-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以及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sIL-2R:t/P=2.966/0.004、3.164/0.002、2.631/0.010;Eotaxin-1:t/P=2.232/0.028、2.509/0.013、2.613/0.010);研究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16.069,P<0.001);伴有Hp感染的患者血清sIL-2R和Eotaxin-1水平均高于Hp阴性患者(t/P=2.111/0.037、5.994/<0.001);Hp感染与血清sIL-2R和Eotaxin-1水平均呈正相关(r=0.405、0.515,P均<0.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sIL-2R、Eotaxin-1水平升高,两者与Hp感染存在正相关性。
  • 血清CST1、JAM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预后价值
    作者:梁凯;孟铖;张世荣;蒋丹萍;杨宝升;石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连接黏附分子2;诊断;预后;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CST1)、连接黏附分子2(JAM2)的表达及其对NSCL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NSCLC患者112例作为NSCLC组,以肺良性疾病患者60例为非NSCLC组,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ST1、JAM2水平;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CST1、JAM2表达水平NSCLC患者的预后差异;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ST1、JAM2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NSCLC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NSCLC组患者血清CST1水平较高,而血清JAM2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1 154.772/<0.001,354.830/<0.001);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ST1较高、血清JAM2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8.842/<0.001,10.070/<0.001,18.243/<0.001, 23.365/<0.001);CST1高表达亚组及低表达亚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0%(30/60)、71.15%(37/52),2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5.897,P=0.015);JAM2高表达亚组及低表达亚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40/55)、47.37%(27/57),2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7.299,P=0.007)。肿瘤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ST1高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JAM2高是保护因素[HR(95%CI)=1.610(1.007~2.505),2.263(1.151~6.100),2.522(1.406~4.563),0.557(0.368~0.844)];血清CST1、JAM2及二者联合预测NSCLC预后的AUC分别为0.816、0.862、0.924,二者联合大于血清CST1、JAM2各自单项的AUC(Z=5.123、4.012,P均<0.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CST1升高,JAM2降低,与不良临床病理参数有关,两者联合对NSCLC的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血清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