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病杂志》2022年第9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疑难病杂志》2022年第9期
  • 连续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肌钙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汤文;许慧;黄成姣;李勇;肖书娜;石步云;夏治; 关键词: 脓毒症;连续血液净化;肌钙蛋白;纤维蛋白原;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儿童
    目的 探究连续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儿血清肌钙蛋白(Tn)、纤维蛋白原(Fib)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9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诊治脓毒症患儿2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cTnT、Fib、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炎性因子[IL-6、TNF-α、C-反应蛋白(CRP)]、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4+、CD8+、CD8+)、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钾离子(K+)、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钾离子(K+)]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cTnI、cTnT、Fib、IL-6、TNF-α、CRP、BUN、SCr、K+)]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cTnI、cTnT、Fib、IL-6、TNF-α、CRP、BUN、SCr、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P=7.467/<0.001,58.394/<0.001,13.064/<0.001,6.129/<0.001,2.954/0.003,4.834/<0.001,11.732/<0.001,2.510/0.013,4.823/<0.001);2组患者CD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P=7.467/<0.001,58.394/<0.001,13.064/<0.001,6.129/<0.001,2.954/0.003,4.834/<0.001,11.732/<0.001,2.510/0.013,4.823/<0.001);2组患者CD3+、CD4+、CD4+、CD8+、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P=5.713/<0.001,5.832/<0.001,3.880/<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ACT、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患儿血清cTnI、cTnT、Fib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IL-1β、vWF、HMGB1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海娟;段劲松;张梦华;许泽辉;梁中信;陈霞;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白介素-1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预后
    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β(IL-1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11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儿一科收治的PPHN患儿121例为PPHN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7例、中度41例、重度43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33例和预后良好亚组8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4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PHN患儿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收缩压(SPAP/SBP)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HN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对PPHN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PHN组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升高[t(U)=12.456、32.373、9.809,P均<0.001]。轻度、中度、重度患儿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依次升高(F=110.958、108.337、80.870,P均<0.001)。预后不良亚组宫内窘迫比例、机械通气时间、NO吸入时间、SPAP/SBP、IL-1β、vWF、HMGB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高频振荡通气比例、氧合指数低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HN患儿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与SPAP/SBP呈正相关(r_s=0.644、0.673、0.61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频振荡通气、氧合指数高为PPHN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23(0.741~0.914)、0.862(0.808~0.918)],机械通气时间、NO吸入时间、SPAP/SBP、IL-1β、vWF、HMGB1升高为其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59(1.458~4.490)、1.285(1.084~1.523)、2.643(1.051~6.645)、1.246(1.019~1.524)、1.085(1.006~1.171)、1.340(1.064~1.686)]。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PPHN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64、0.763、0.782、0.907,三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P=3.938/<0.001、3.535/<0.001、3.093/0.002)。结论 PPHN患儿血清IL-1β、vWF、HMGB1水平升高,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 自拟解毒利咽汤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效果及对血清CEA、SCCAg的影响
    作者:彭振宇;雷小林;杨蕾;李铁莲; 关键词: 鼻咽癌;自拟解毒利咽汤;调强适形放疗;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
    目的 研究自拟解毒利咽汤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12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放疗的基础上增加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血清CEA、SCCAg, CD4+、CD8+、CD8+、CD4+、CD4+/CD8+/CD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89%vs.71.67%,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89%vs.71.67%,χ2=5.944,P=0.014)。治疗6周后,2组血清CEA、SCCAg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6.880/<0.001、51.320/<0.001);2组血清CD42=5.944,P=0.014)。治疗6周后,2组血清CEA、SCCAg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6.880/<0.001、51.320/<0.001);2组血清CD4+、CD4+、CD4+/CD8+/CD8+升高,CD8+升高,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6.351/<0.001、8.422/<0.001、10.680/<0.001);2组血清VEGF、VEGFR-2水平降低,TS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28.250/<0.001、19.900/<0.001、13.860/<0.001);2组血清TGF-β_1、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5.010/<0.001、55.470/<0.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9.84%vs.25.00%,χ+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6.351/<0.001、8.422/<0.001、10.680/<0.001);2组血清VEGF、VEGFR-2水平降低,TS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28.250/<0.001、19.900/<0.001、13.860/<0.001);2组血清TGF-β_1、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5.010/<0.001、55.470/<0.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9.84%vs.25.00%,χ2=5.170,P=0.022)。结论 自拟解毒利咽汤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可降低血清CEA、SCCAg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 多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对预后的风险模型构建分析
    作者:高艳红;李华;赵金来;王阳; 关键词:结直肠癌;Cdc2样激酶1;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3;颗粒酶B;趋化因子配体11;风险模型
    目的 分析并构建多基因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病理特征对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唐山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99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Cdc2样激酶1(CLK1)、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3(SLC2A3)、颗粒酶B (GZMB)、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TNM分期Ⅳ期、低分化比例及CLK1、SLC2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χ2(t)/P=11.583/0.009、16.103/<0.001、4.161/<0.001、4.949/<0.001],而GZMB、CXCL1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P=4.877/<0.001、5.267/<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LK1、SLC2A3 mRNA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7.344(3.302~16.334)、7.594(3.043~18.952)],而GZMB、CXCL11 mRNA高表达是其保护因素[HR(95%CI)=0.001(0.000~0.019)、0.005(0.001~0.043)];ROC曲线显示,CLK1、SLC2A3、GZMB、CXCL11基因及四项联合预测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0、0.635、0.679、0.582及0.758,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Z=4.751、4.129、4.483、5.003,均P<0.01)。结论 多基因表达风险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 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观察
    作者:单昆昆;陈旭光;张曼;于瀚翔;温军业;江建军;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上腹部手术史;结石清除率;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LCBDE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既往有无上腹部手术史分为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25例(A组)和无上腹部手术史患者35例(B组),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A组患者年龄高于B组(t=3.820,P<0.001),术前合并胆囊结石比例低于B组(χ2=35.109,P<0.001)。2组患者均无结石残余、术中邻近脏器损伤和住院死亡病例。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3.026、2.537,P=0.004、0.011)。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3 d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 d TBil、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 ALT、AST、GGT水平均降低(Z/P=3.447/0.001、3.865/<0.001、3.248/0.001)。2组术后3 d TBil、DBil、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 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t/P=2.229/0.030、7.841/<0.001、2.765/0.010)。2组患者术后均无胰腺炎、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B组出现结石复发1例。结论 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